自从认识了 CircleCI 之后,基本上都在用这个了。相比于之前用的travis-ci ,CircleCI 丑是丑了点,但是相比与 travis 有几点好处:
- CircleCI 基于 docker image 的,怎么做隔离的不太清楚,有可能是在虚拟机上面执行 docker 来做隔离的,而 travis 还是基于 VM。这样好的好处是,CircleCI 提供了很多 image,你可以组合出来很多服务。比如 Django 项目用到了 redis 和 MySQL,你只要在 yaml 里面加上这两个 image 就好了,而 travis 要在 VM 里面处理好服务依赖。不仅不方便,每次执行速度也慢很多。
- CircleCI 支持 private repo,travis 只支持开源 repo。
但要说缺点的话,CircleCI 用户体验实在不如 travis,配置比较复杂。每次用都会多少踩一些坑。这篇文章介绍一下一个 Django 项目接入的过程,和其中一些要注意的坑。
1. 设定好 Django 项目的测试和依赖
以前 Django 测试用的是 Django 自带的 manage.py 里面的 test. 后来发现还是 pytest 比较好:插件多、模板代码少些很多,fixture 的设计比较合理,测试中使用到 db 需要明确声明,否则无法 access db,这样更加 explicit,测试执行的速度也更快。
除了 pytest,其他的还有一些依赖, test-requirements.txt
文件的内容如下:
File: test-requirements.txt -r dev-requirements.txt factory_boy pytest-cov pytest-django
其中 pytest-django 是 pytest 继承到 Django 中去了,pytest-cov 是追踪测试覆盖率的,factory_boy 是可以根据 Django 的 ORM 自动生产测试需要的 Model (这个强烈推荐,如果不用这个的话,需要写一推 json 来事先定义好测试用的 Model,后续维护也很费劲,如本文来源gaodaimacom搞#代%码@网-果改了一个不需要测试的 Model 的 Field,这些 json 也需要维护)。
然后运行 Django 测试,使用 pytest 命令就好了:
$ DJANGO_SETTINGS_MODULE = myproject.settings.testing pytest --reuse-db --cov-config=.coveragerc --cov=. --cov-report=html --junitxml=test-reports/junit.xml
这个命令太长了,我们可以将环境变量和命令参数写到 pytest.ini
文件中去:
File: pytest.ini [pytest] DJANGO_SETTINGS_MODULE = easycron.settings.testing addopts = --reuse-db --cov-config=.coveragerc --cov=. --cov-report=html --junitxml=test-reports/junit.xml
这样每次测试,使用 pytest 这个命令就可以了,参数和环境变量会自动设置。
解释一下每个参数是干嘛用的:
- 第一行是 Django 环境变量,用来区分测试使用的 django.conf.settings 和开发、生产用的;
- ?resuse-db :pytest 测试复用DB,不必每次都创建然后执行 migrations,对测试执行速度的提升非常明显。但是在 CircleCI 上运行测试,由于每次 MySQL 都是一个新的镜像实例,所以还是要每次新建数据库,执行 migrations 的。这个参数只是在本地执行的时候有用;
- ?cov-config / ?cov :这个是追踪测试覆盖率的 coverage.py 使用的配置文件,和要追踪测试覆盖率的文件夹;
- ?cov-report :生成测试覆盖率的格式,每次运行完测试之后,生成覆盖率测试的文件。在 CircleCI 上我们可以设置测试运行完之后将这些文件上传至 artifacts 上去,可以在浏览器看这些文件;
- ?junitxml : 测试的 Summary,也可以在 CircleCI 上展示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