理解回调前,先理解同步调用
同步调用是以一种阻塞式调用,简单来说就是从上往下,按照顺序去执行。 而回调就是一种非同步调用式顺序。
同步式调用的具体案例,可以联想到古代的烽火台。古代长城的烽火本文来源gaodaima#com搞(代@码$网6传递的机制就和同步调用差不多,现在我们假设每个烽火只能看到相邻的烽火状态,每个烽火的状态只有亮(点火状态)和暗(不点火状态)。
现在有A、B、C、D四个烽火台,A首先点亮,B看到A的烽火亮了,立马去点火,花了2秒点亮。但是这时候负责C烽火的人在睡觉,可是这时候所有人都在等待C点亮,终于C睡了2个小时候看到了B点亮,然后去点亮。D由于长期没有点亮,导致烽火出现问题,因此整个过程都在等待D的完成。(由此也引发一些思考,同步调用有时也容易掉链子,如果上一步掉链子了,下一步之后的操作都完蛋了。)
同步调用的案例代码:
print("start.")print(123)print(456)a = 7if a > 6: print(789)print(91011)print("end.")
回调需要解决的问题
常见的系统都会开发出很多库,库里面有很多函数。而有些函数,需要调用者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写入要调用的函数。因为这个在编写库的时候没法预测,只能由调用者输入,所以就需要回调机制。
回调机制是用来完善同步调用机制的一种方式,用来完善同步调用机制的还有异步调用机制。(后面会写文章介绍这种更重要的异步)
回调函数怎么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
回调就是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上面说的问题。
● 函数能变成参数
● 灵活、自定义的方式调用
函数变参数案例
def doubel(x): return 2*xdef quadruple(x): return 4*x# mind functiondef getAddNumber(k, getEventNumber): return 1 + getEventNumber(k)def main(): k=1 i=getAddNumber(k,double) print(i) i=getAddNumber(k,quadruple) print(i)# call mainmain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