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本文中,我们将介绍 Python 中 _ 字符的不同用法。就像 Python 中的许多其他内容一样,我们会看到 “_” 的不同用法主要是惯例问题。这里我们将介绍的几种不同情况:
- 单下划线(例如 _)
- 名称前加一个下划线(例如 _total)
- 名称后加一个下划线(例如 total_)
- 数字文字中的单个下划线(例如 100_000)
- 名称前加上双下划线(例如 __total)
- 名称前后加双下划线(例如 __init__)
一.单下划线(_)
单下划线通常在3种情况下使用:
1.在解析程序中
_名称指向交互式解释器会话中,最后执行的语句结果。这首先是由标准CPython解释器完成的,其他解析器也紧随其后。
>>> _ Traceback (most recent call last): File "<stdin>", line 1, in <module> NameError: name '_' is not defined >>> 42 >>> _ 42 >>> 'alright!' if _ else ':(' 'alright!' >>> _ 'alright!'
2.作为名称
这与上一点有些关联,_ 用作一次性的名称。这为了让阅读代码的人知道,这里分配了某个名称,但是不打算使用。例如,你可能对循环计数器的实际值不感兴趣:
n = 42 for _ in range(n): do_something()
3.i18n
我们可以看到 _ 还可以用作函数。在这种情况下,它通常用于执行国际化和本地化字符串转换查找的函数的名称。这似乎源于并遵循 C 语言的相关规则。如在Django文档中所见:
from django.http import HttpResponse from django.utils.translation import gettext as _ def my_view(request): output = _("Welcome to my site.") return HttpResponse(output)
第二个和第三个用法可能会发生冲突,因此,在任何还将 _ 用作 i18n 查找和翻译的代码块中,都应避免使用 _ 作为一次性使用的名称。
二.名称前加单下划线(例如_total)
名称前的单个下划线用于指定程序员将名称视为“私有”。这可以视为一种约定,方便阅读代码的人知道以 _ 开头的名称供内部使用。 正如Python文档所述:
带有下划线的名称(例如 _spam)应被视为 API 的非公开部分(无论是函数、方法还是数据成员)。它应被视为实现细节,如有更改,恕不另行通知。
*之所以说是一种约定,是因为它实际上对解析程序而言有着某种意义;如果我们从 import *,除非以模块/软件包的 __all__ 列表明确包含它们,否则不会导入以 _ 开头的名称。
三. 名称后的单下划线(例如 total_)
名称后面的单个下划线用于避免名称遮盖另一个名称,当然是惯例。例如,如果你想命名某种格式,为了避免掩盖 Python 的内置格式,你可以将其命名为 format_。
四. 数字本文来源gao@daima#com搞(%代@#码@网2字面中的单下划线(例如 100_000)
PEP 515 指数建议扩展 Python 的语法,以便下划线可以用作整体、浮点和复杂数字文本中数字分组的可视分隔符,理由是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