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欢迎访问搞代码网站,推荐使用最新版火狐浏览器和Chrome浏览器访问本网站!
  •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,那么赶紧使用Ctrl+D 收藏搞代码吧

Spark操作之aggregate、aggregateByKey详解

java 搞代码 4年前 (2022-01-09) 21次浏览 已收录 0个评论

1. aggregate函数

将每个分区里面的元素进行聚合,然后用combine函数将每个分区的结果和初始值(zeroValue)进行combine操作。这个函数最终返回的类型不需要和RDD中元素类型一致。

seqOp操作会聚合各分区中的元素,然后combOp操作把所有分区的聚合结果再次聚合,两个操作的初始值都是zeroValue.   seqOp的操作是遍历分区中的所有元素(T),第一个T跟zeroValue做操作,结果再作为与第二个T做操作的zeroValue,直到遍历完整个分区。combOp操作是把各分区聚合的结果,再聚合。aggregate函数返回一个跟RDD不同类型的值。因此,需要一个操作seqOp来把分区中的元素T合并成一个U,另外一个操作combOp把所有U聚合。

例子程序:

scala> val rdd = List(1,2,3,4,5,6,7,8,9)
rdd: List[Int] = List(1, 2, 3, 4, 5, 6, 7, 8, 9)
scala> rdd.par.aggregate((0,0))(
(acc,number) => (acc._1 + number, acc._2 + 1),
(par1,par2) => (par1._1 + par2._1, par1._2 + par2._2)
)
res0: (Int, Int) = (45,9)

scala> res0._1 / res0._2
res1: Int = 5

过程大概这样:

首先,初始值是(0,0),这个值在后面2步会用到。
然后,(acc,number) => (acc._1 + number, acc._2 + 1),number即是函数定义中的T,这里即是List中的元素。所以acc._1 + number,acc._2 + 1的过程如下。

1.  0+1,  0+1
2.  1+2,  1+1
3.  3+3,  2+1
4.  6+4,  3+1
5.  10+5,  4+1
6. 本文来源gaodai#ma#com搞@@代~&码*网2 15+6,  5+1
7.  21+7,  6+1
8.  28+8,  7+1
9.  36+9,  8+1

结果即是(45,9)。这里演示的是单线程计算过程,实际Spark执行中是分布式计算,可能会把List分成多个分区,假如3个,p1(1,2,3,4),p2(5,6,7,8),p3(9),经过计算各分区的的结果(10,4),(26,4),(9,1),这样,执行(par1,par2) =>(par1._1 + par2._1, par1._2 + par2._2)就是(10+26+9,4+4+1)即(45,9),再求平均值就简单了。

2. aggregateByKey函数:

对PairRDD中相同的Key值进行聚合操作,在聚合过程中同样使用了一个中立的初始值。和aggregate函数类似,aggregateByKey返回值的类型不需要和RDD中value的类型一致。因为aggregateByKey是对相同Key中的值进行聚合操作,所以aggregateByKey’函数最终返回的类型还是PairRDD,对应的结果是Key和聚合后的值,而aggregate函数直接返回的是非RDD的结果。

例子程序:

import org.apache.spark.SparkConf
import org.apache.spark.SparkContext

object AggregateByKeyOp {
 def main(args:Array[String]){
   val sparkConf: SparkConf = new SparkConf().setAppName("AggregateByKey").setMaster("local")
  val sc: SparkContext = new SparkContext(sparkConf)
   
   val data=List((1,3),(1,2),(1,4),(2,3))
   val rdd=sc.parallelize(data, 2)
   
   //合并不同partition中的值,a,b得数据类型为zeroValue的数据类型
   def combOp(a:String,b:String):String={
    println("combOp: "+a+"\t"+b)
    a+b
   }
   //合并在同一个partition中的值,a的数据类型为zeroValue的数据类型,b的数据类型为原value的数据类型
   def seqOp(a:String,b:Int):String={
    println("SeqOp:"+a+"\t"+b)
    a+b
   }
   rdd.foreach(println)
   //zeroValue:中立值,定义返回value的类型,并参与运算
   //seqOp:用来在同一个partition中合并值
   //combOp:用来在不同partiton中合并值
   val aggregateByKeyRDD=rdd.aggregateByKey("100")(seqOp, combOp)
   sc.stop()
 }
}

运行结果:


搞代码网(gaodaima.com)提供的所有资源部分来自互联网,如果有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,请说明详细缘由并提供版权或权益证明然后发送到邮箱[email protected],我们会在看到邮件的第一时间内为您处理,或直接联系QQ:872152909。本网站采用BY-NC-SA协议进行授权
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:Spark操作之aggregate、aggregateByKey详解
喜欢 (0)
[搞代码]
分享 (0)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
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

Hi,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